「泡泡」瑪特明招股 概念獨特如何定價?

另一焦點新股 內地潮流玩具公司 (Pop Mart) 泡泡瑪特計劃明天 (12 月 1 日 ) 起於香港公開招股,以每股 31.5 元至 38.5 元招股,擬發行 1.357 億股,籌最多 6.74 億美元 ( 約 52.2 億元 ) ,有傳相當於擴大後股份 9.82% ,其中 88% 為國際配售, 12% 為公開發售,集資規模約 42.75 至 52.25 億元,另有 15% 超額配股權,每手 200 股,入場費約 7,777.59 元,有指泡泡瑪特回撥最多至 47% ,預期 12 月 11 日掛牌,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、中信證券。 筆者認為泡泡瑪特是非常難分析,首先公司概念十分獨特,主要銷售潮流玩具、電子及美妝產品,並自行設計「盲盒」玩具,製造一些限量版公仔,吸引不少客戶購買大量盒子,以求得到限量版公仔,由於是限量,亦令其價值可以炒賣,公司目前在全國營運逾 100 家線下門店及超過 800 家機械人商店。近年收入增長奇快, 17 年至 19 年,收入分別為 1.58 億人民幣、 5.14 億人民幣、 16.83 億人民幣,反映近年「盲盒」熱潮十分高漲。挾著高增長 + 概念獨特兩大概念,預計或有不少資金入場炒作,刺激認購反應。 不過,是次公司則以近 70 億美元 ( 約 540 億港元 ) 高估值上市,非常符合其名字 「泡泡」瑪特,充滿泡泡的估值。坦白說,筆者對旗下 IP 包括 Molly 、 PUCKY 等公仔毫無興趣,因此筆者十分難理解為何市場這麼熱衷於此類公仔,筆者只是一個分析股票的人,自知看不懂潮流的東西,因此不太懂如何為 泡泡瑪特定價。 當然目前股市中錢多話事,有時在市場氣氛熾熱下,市值都多少不重要,看看主要業務賣水的農夫山泉 (9633) 目前市值已經接近 5,000 億元,市盈率近 80 倍,但其實其增長速度只是一般,但亦能撐起高市值,賣水都 5,000 億,為何賣公仔不能值 500 億? 惟是次招股聽聞沒有基石投資者,即表示上市後六個月內沒有一堆貨被銷定,變相令流通股份增多,不利短線炒作空間,其次公開發售為 12% ,較一般 10% 為多,而最多回撥為 47% ,亦較同規模上市的股份為多,上述分配方法都對上市後炒作有點不利。各位可以想到,假設上市估值吸引,為何沒有基石?為何派這樣多貨出街?筆者想不明白,就留待明天正式招股書公佈後再作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