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股冷知識─回撥機制


連續數天沒有新股招股,可讓各位熱愛認購新股的投資者休息一下,等待資金回籠,以準備新一輪的新股。而今日文章則分享一些關於認購新股的資訊,以作溫故知新作用。

在港股新股IPO過程中,發行人一般會採取國際配售及公開發售兩種方式發售股份。普遍來說,散戶投資者主要參與公開發售,而機構投資者亦傾向參與國際配售。一般新股,國際配售佔90%,公開發售則佔10%,當然有些較大型股份如百威亞太(1876),國際配售比例高達95%,由於上市市值大,基金需求大,比例亦有所調整,但普遍都是九比一。若公開發售部分出現大量超額認購,為保障不同的投資者,發行商會根據認購結果,調整原本設定的發行比例,這就會啟動回撥機制,增加公開發售部分比率。

在一般情況下,公開發售部分佔整體發行量的10%;當公開認購超額1550倍,發行人需要將啟動回撥機制,將公開發售部分提高至總發行量的30%。若超購50100倍,則提高至40%;超購100倍以上,公開發售部分佔總發行量的比例可提高至50%。當然確實數字每隻新股都不同,就如大型股份百威亞太,回撥予公開發售比重較少,所以認購前需詳細看看招股書,回撥機制資訊會刊登在招股書的「全球發售的架構及條件」。

上述所講,大部份有參與新股認購的投資者應該會了解,而有一點卻是大家所忽略,就是當國際配售股份認購不足時,發行商可把發售股份由國際配售重新分配至香港公開發售,佔可供認購的發售股份總數的20%,而最終發售價須定為發售價範圍的下限。猶記得百威(1876)在今年7月首次招股時,當時公開認購大約超額認購約11倍,根據條例是不用回撥,但在載止認購後,突然傳出國際配售需求不足,最壞的情況是公司用下限定價,然後回撥更多股份予公開發售,而當時很多投資者採用了孖展認購,這樣便會失去預算,有些不足貨值的投資者被迫沽貨離場,幸好當時百威擱置上市,否則很大機會跌穿招股價,認購的投資者便會錄得虧損。

回顧百威事件後,當認購新股時,要考慮回撥機制時,需預計公司可以行使權力,把發售股份由國際配售重新分配至香港公開發售。筆者覺得考量一隻新股是否值得認購,需把所有因素全部衡量,其中回撥機制屬非常重要的要素,然後根據市場認購反應,最後決定認購注碼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新股分享︰宜明昂科-B(1541)貨源歸邊|能否複製藥師幫(9885)的升勢? 20230825

新股分享︰23年上半年結招股部署※科倫博泰生物-B(6990)|KEEP(3650)|巨星傳奇(6683)|新傳企劃(1284)|眾安智慧生活(2271)|哪一隻是黑馬呢? 20230630